女主角恩書是報社編輯,獨自在首爾生活,打算搬家的他,因為一直找不到心中理想的房子,而暫時搬回仁川老家跟父親一起生活。
電影中的父親就如同大多數東方家庭的父親一樣,將對家人的愛藏在心中,說不出口的愛,卻造成家人之間的隔閡與誤解。
跟父親離婚的母親已經再婚正準備去度蜜月,而女主角的姊姊,也因為當初懷孕沒跟父母說一聲就離開家自己成家,而被父親說不想再見到他,從此不再聯絡。
父親的愛
電影中所呈現的情感雖然平淡,卻可以從很多小細節裡感受到父親的愛。
還住在首爾的恩書,某天半夜回到家找不到鑰匙只好打給好久不見的父親,住在仁川的父親是一名鎖匠,幫忙打開門後,一句話也沒說地幫女兒換新的鎖,卻在女兒先進房上廁所時又默默地離開。
在恩書搬回老家時,為了女兒特地事先打掃房間,還去買了新毛巾,而本來已經準備好晚餐,卻因為女兒說要叫中國料理來吃,默默把飯倒回飯鍋。
或是特地去車站接晚下班的女兒回家,女兒卻不太領情,甚至到現在還一一保存著與女兒畢業時的合照,一切的愛都是默默進行。
唯一我認為,父親終於在女兒面前展露出一點他對女兒的愛,是在喝醉酒後摸了已經長大成人的女兒的頭,然而,恩書卻對著父親說他不是小孩了、不要喝那麼多酒。
沒有對白的電影
因為姊姊,而跟父親吵了一架的恩書跑去朋友家跟朋友抱怨,然而,朋友卻說恩書跟父親很像。
其中,電影很巧妙的透過恩書跟朋友一起看的一部沒有對白的電影,讓恩書說出「都不說話,我怎麼感受?」「用說的不就好了」「要說出來才知道啊」,看似是對那部電影的感受,實則也是對自己父親的感受。
就如同上述父親所默默做出的一切,對於恩書來說,並非全部都能夠感受到。
另外,對於大女兒都沒打電話給他,他也只是對恩書抱怨,甚至想見大女兒也只能偷偷撕下外送箱上的地址,然而,到了之後卻只是在公寓外拍了照片,而沒見上女兒一面。
或許對於父親來說,要跨出那一步實在太難了,即使再想念也說不出口。
沒有窗戶的房間
搬回老家的恩書,實在無法理解父親的房間為什麼不裝窗戶,後來問了母親才明白,父親怕要是裝了之後就會永遠住在裡面,他不想要這樣,然而,事實上父親卻是一輩子待在那個房子裡。
電影尾聲,生了重病而離去的父親,女主角恩書在棺材上鑿了一個洞,似乎是為了一輩子住在沒有窗戶的房間的父親開了一扇窗。
而不知道掛在牆上掛了多久的日曆,是當初父親對母親在新婚時的承諾「如果買了公寓,我們也找一天飛到地球的另一邊」。
最終,承諾沒有履行,而父親卻一直記者,日曆也一直掛著,最後當恩書取下日曆時,牆壁早已留下了日曆的印記,看著那個像窗戶一樣的印記,恩書只有會心一笑。
看完《打開名為家的門》之後,不曉得片中的父親如果人生重來一次,是否會將心中所想、所愛來說出口呢?明明在乎卻裝作無所謂、明明關心卻不敢表現出來,講著違心的話,將自己所愛的人推得越來越遠。
總覺得電影裡父親與女兒的互動,跟我們有著雖不完全相同卻又很相似的感覺,看完確實值得我們省思。